柯小寨
  從1月18日起,越南一些地方舉辦了“黃沙(即我西沙)屬越”圖片展、“黃沙海戰烈士”燭光追思會、“黃沙屬越”國際研討會等等,以紀念“黃沙海戰40周年”。除少數幾家中央直屬媒體外,越國內傳媒普遍報道了相關活動。有消息稱,越方還將搞“北部邊境保衛戰35周年”的紀念活動。筆者認為,以上事實表明,中越關係“出軌”的可能性在加大。
  值得註意的是,越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,中越關係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嚴峻。近年來,中越兩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集中在南海問題上。對於南海,越南官方和民間的看法是一致的,即“事關民族存亡”。根據其海洋戰略規劃,越要在2020年把海洋經濟產值提高到GDP總值的53%-55%,因此,不斷挺進南海成為其必然選擇。而另一方面,越南許多人擔心,中國會成為越南實現上述目標的障礙,認為中國進一步強大將最終危及“越南民族的生存”。一些人不惜將中越關係視為其民族主義神臺上的祭品,公開提出“東海(即南海)鬥爭促進民族團結”。此次紀念活動中,越對過去被斥為“美帝走狗”的“西貢偽政權”做了重新評價,不但改稱“越南共和國”,而且稱其為維護民族利益的“英雄”。可以說,只要中國繼續維權南海,只要越南還有“民族大團結”的需要,其國內對華情緒很難緩解和平息。
  中越關係支柱的穩固性在削弱,越南對華政策正面臨變化壓力。自1991年以來,中越關係雖歷經波折,但仍能順利發展,可以說,兩黨、兩國政府友好合作的決心和意志發揮了“定海神針”的作用。時至今日,越南革新開放,形成了自己的發展道路,要向中國學的東西已不多;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關係的發展與深化、加入東盟等,也使得其安全環境大為改善,與中國共同抵禦外部威脅的需求大大減少。有越南學者指出,越南領導層“已改變了對越中關係的看法”。筆者認為,越南高層並非都“改變了看法”,越方對活動沒有大張旗鼓,且對河內的游行也加以制止,為中越關係保住了顏面。不過我們很難對形勢感到樂觀,因為有領導人已表示支持下月的“北部邊境保衛戰35周年”紀念活動,若此話當真,則中越當年實現關係正常化時的一個重要共識,即“結束過去,開闢未來”或將不復存在。
  此次越方大做文章,劍指西沙,讓筆者有一種擔憂。一直以來,中國都堅持西沙不存在主權爭議,東盟與中國談南海問題時也不涉及西沙。然而,近來已有越南學者公開要求政府考慮“視時機直接收回黃沙”。值得警惕的是,對於越南而言,“收回”西沙至少目前是不可能,但要實現“突破”,讓這一問題成為“有爭議”的“國際問題”卻是可能的。對此,我們要做好“西沙出事”的準備,做好繼釣魚島、黃岩島後應對第三波安全危機的準備,包括外交戰、輿論戰、法律戰乃至意外衝突的準備。
  當然,中越仍有許多共同利益可以作為矛盾的緩衝,至少發展經濟、改善民生仍是兩國的首要任務,在這方面中國仍需繼續做出自己的努力。在越南國內,也不乏友好和理性的聲音,只是這些聲音近年來弱了許多。在當前中越關係面臨困難之際,我們支持這些聲音能強大起來。越南方面應註意加強輿論的引導,避免國內民族主義進一步走向激進,從而避免雙方關係的鐘擺擺向另一端。▲(作者是廣西東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)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h42mhbhd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